留学圈Gap year都在讨论什么来源:自由学派 间隔年(Gap Year),一个火爆留学圈的时髦生活方式,主要流行于西方发达国家。 Gap year的大致意思就是在升学前或毕业工作前,先用一段时间(通常是一年)放松自己,了解自己,你可以去旅行、做义工、去实习,从而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或进入社会工作。 英国的威廉王子就曾推迟一年入学,接受了英国皇家陆军的军事训练; 奥巴马的女儿Malia Obama在自己一年的gap year中,去到好莱坞电影行业巨头温斯坦公司(Weinstein Company)打工。 虽然这两个人的经历都太高端了,但选择gap一年在许多普通家庭中也是很常见的。 不少留学生会在出国前考虑要不要先gap一年,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寻找自己的梦想和热爱。 但放出这些豪言壮语之后,真的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吗?国内外的gap year又有哪些不同?今天小站君带大家深入了解! 美国大学对Gap Year的态度 不少美国顶尖大学越来越支持学生Gap Year。他们希望有Gap Year经历的学生能将这份成熟、学习动力和额外经验运用到之后的学习中去。 哈佛大学40多年来一直非常鼓励学生Gap Year,其官网显示,每年有80至110名学生选择延迟入学; 普林斯顿大学有专门的间隔年项目“Bridge Year Program”,为学校约10%的学生提供资助,用于前往其他国家进行Gap Year活动。 2018年8月中旬,拥有120年历史的美国文理学院沃伦威尔逊学院(Warren Wilson College)宣布正式成立“间隔年学院”。 该学院强调学生需要在学术、服务、工作、职业准备和海外学习中创新实践,学校还将为间隔年的学生提供住宿选择。 如果间隔年是出去探索世界,更好地了解你自己和你在世界上的位置,那么大学就是真正巩固社会和自我的更好属性的下一步。 ——沃伦威尔逊学院院长 林恩·莫顿博士 国内Gap year,你有勇气吗? 国外Gap year的目的,是让学生去探索一些自己很想做但没时间去做的事情。 但在国内,如果你选择了Gap year,则会被身边人认为是挑战传统的“叛逆行为”。 家长不允许你考上大学却不去,别人都去你不去; 社会不允许你简历空窗大半年,无所事事还说享受生活; 慢慢地,gap year在国内变成了高考再战、考研二战、考公考编三四五战,多了几分消极的感觉。 小红书用户@负能量 写道: 老外的gap year,是“毕业之后花一年时间深度旅游,感受不同的生活”; 小红书博主的gap year,是“我拿了三段大厂实习经历,顺便还考了几个证,然后又去英国留学了”。 对于有的人来说,这段时间是难熬的,不做点成绩出来等于荒废时间。原本为了治愈自己,却成了焦虑抑郁。 但也有人可以轻轻松松在家躺平,没有压力环游世界。比如你已经拿到了offer,也有一定的物质基础,那么这一年的间隔并不会过于影响你的心态,你只管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。 所以建议那些还没尘埃落定,不知道自己未来方向的朋友,还是切记不要盲目跟风。 毕竟那些真正在gap year里有所收获的人,都先做到了一件事,那就是:“先弄明白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。” Gap year 需要注意什么? Gap Year不等于出国旅游,这一年如果是充实有意义的话,其实比你上学还辛苦。 但如果过分地依赖和迷信Gap Year,反而会产生反作用。 知乎上一个匿名答案说: 两历间隔年的主要收获:平常没毅力做的事情,别指望休息时会做。 在决定Gap Year之前,一定要明确目的、想清楚后果、以及制定好这一年的具体计划。 -“我为什么要Gap Year?” -“我想要做什么?” -“我想要获得什么?” 只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的答案,这一年才会过得有意义。 一旦做出了决定,便要按照自己的计划充实地过好每一天,让自己有所成长,有所收获,实现自己的目标。 祝愿正在经历申请季的你,都能收获理想offer,计划gap的朋友们,也能在这段时间里不断提升,找到自我! |